中新社武汉8月6日电 (记者 马芙蓉)“走近历史纪行荆楚”2023海峡两岸青年考古研学营6日闭幕。7天来,两岸青年走进武汉、荆州、荆门、天门等地博物馆、遗址,模拟考古发掘,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来自台北的沈建宏从事古典哲学研究,阅读过不少大陆考古学文献著作,一直希望参访相关考古遗址。沈建宏坦言,经过此次研学,他对长江中游考古文化群及器物体会深切,并把所见所闻分享给了台湾朋友,建议他们也来看看。
台湾艺术大学学生王妤爱好逛博物馆,对文物从发掘到进入博物馆的过程,一直充满好奇。这次研学,她在考古现场找到答案。而考古学讲座,更是为她理解艺术史上器物时代的划分、器物组合的依据及考证方法开拓了思路。
见到曾侯乙编钟,欣赏到曾侯乙编钟音乐,台湾中兴大学学生施羽纯开心不已。结营仪式上,她身着汉服、手执绣花扇,伴随曾侯乙编钟清脆悠扬的音乐,跳起自编舞蹈《楚商》,为这趟旅程留下美好回忆。
离别之际,大陆学生戴明睿、闫楚欣为台湾青年送上记录研学片段的手绘漫画,作为研学纪念。“我很欣赏台湾青年对学术的见解、钻研。”戴明睿说,“欢迎再来湖北玩,我们下次再见。”
湖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是考古研究重地。大陆首个“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”于2018年落户湖北。多年来,鄂台两地在考古科研、教学、实践等方面开展了系列交流、合作。(完) 【编辑:王祎】
中新网丽水8月6日电(邵燕飞 傅飞扬)5日晚,“仙乐遂昌”2023遂昌汤公音乐节(下称:汤公音乐节)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开幕,众多音乐大咖将进剧院、进景区、进乡村、进厂房、进民宿小巷,为当地民众和来自各地的音乐爱好者献上一场音乐盛典。
汤公音乐节演出现场。遂昌县委宣传部供图
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、剧作家,是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,被誉为“东方的莎士比亚”。
400多年前,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5年。其间,他兴教办学、劝农耕作,在此创作的不朽名著《牡丹亭》,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,表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,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。
5日至13日,汤公音乐节共设置“室内音乐会”“音乐与你同行”“大师班及讲座”以及“汤公音乐节圆桌会议”四大部分36场活动。
汤公音乐节开幕当日,“大潮之上·遂昌”音乐会在当地汤显祖大剧院上演,《仙令平昌赋》《玉碗飘香》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《金陵十三钗》《大潮之上》《人民万岁》等曲目令观众沉醉其中。
“遂昌原来叫平昌,第一首曲目《仙令平昌赋》便是汤显祖在平昌当县令时创作的,其由躬耕书院的孩子们用遂昌话演唱,很有本土特色。”2023汤公音乐节首席艺术家张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。
除了浓郁的地方特色,汤公音乐节还颇具国际范,以“中西合璧、古今融通”的理念,融合各种艺术形式,展现各种音乐形态。
张艺说,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源于《安徒生童话》,是西方的故事,但在音乐节中由中国的作曲家作曲,再用交响乐这一西方的表现形式带给中国观众,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此刻展现。
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演出现场。傅飞扬 摄
同时,汤公音乐节期间,“琴弦上的舞蹈”法国小提琴家纪尧姆·莫克独奏音乐会;“冠军之夜”黄滨、李星野、法比奥·马切罗尼室内音乐会等亦将通过音乐展开“中西对话”。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遂昌以音乐为媒,进一步深化与莎士比亚故乡——英国斯特拉福德市的沟通交流,有力促进了两地的交往交融,成为浙江县域参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样板。
“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我们将以此次音乐节为契机,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、遂昌自信,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文化遂昌建设,全面激发遂昌的创新能力、改革动力和开放活力,努力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、标志性和影响力的文化成果,为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强省、奋力实现‘两个先行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”遂昌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完)